《老師的形狀》 這個話題很老生,也是大家經常談的,它不該算是一個問題,因為進入這個容器就該成為這個樣子,只是他應該是甚麼樣子?會不會是已經彈性疲乏,需要重新捏塑,或者應該重新定義?畢竟老師的樣態是隨著時間、社會的氛圍而有所不同。現在不能再有孔子,也不容易有為了學生捨身的老師,但,「老師」的價值,是不是應該像舍利子,就算不那麼高深,至少可以是化石。 兩年前,學校來了個新的代理老師,她很新,才剛畢業,但她對自己剛入手的班級一點也不「新」,反而非常老成,把班上打理得有條不紊。但因為某些因素,她必須離開,前些天她聯絡我,她說想送學生(第一年帶的導師班)禮物,請我給她名條,今天(會考前兩個禮拜)我拿到她說要送的禮物,就是一張張的小卡片,每一張都是親手寫上,每一張都像在對熟悉的朋友說話,每一張都像昨天還見面,每一張,都像從來不曾離開過。
對不起,我偷讀了其中幾張,讀著讀著,心也莫名其妙酸了起來,但我的心酸一點也不難過,相反的,反而洋溢著莫名的幸福,因此我臨時起意,「開直播吧!」 下課前兩三分鐘,我將卡片一張一張交到他們手中,並請他們想一句要對老師說的話,大家很快就有了共識:我們會加油的,謝謝嘉純。
商討結束後,我便用LINE callout,當螢幕映著老師的影像的時候,同學滿足的臉讓我突然湧起滿滿的……,我不會說那是甚麼,但我差點說不出話來,相隔兩地的祝福,相隔兩地的擁抱,以及相隔兩地的微笑。 這個畫面,好美,真的好美好美好美。 我很喜歡一部電影〈蒙娜麗莎的微笑〉,最後老師要離開的時候,學生們在後頭追,她們知道老師會走,老師也沒辦法停留,但讓她們拔腿追出來的原因只是因為她們想要挽留,老師回頭從後座的玻璃窗看見她們,對著他們揮手,並且潸然,她也沒有停下來,因為分離是必然,但分離的必然不會影響她作為老師的當然。 而我今天也見證了這一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