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Ma的,他竟然說這樣的話!」「Fxxx,太過份了!」下課時間,轉角傳來了激動談話,不只嗓音高亢,用詞低俗粗魯,探頭查看,讓人很難想像,這連串對話出自長相清秀可愛、課堂表現主動積極的孩子口中。 說話用語的形成,與生活環境密不可分,來自家人、朋友、老師、以及網路接收而來的各式資訊,很自然的內化成為習慣用語。處於父母師長面前時,因著壓力,孩子們通常都能收斂自制,但與同儕相處時,也許是因為遭遇不平不義之事、或是為了增加自我在群體中的被認同感,說話用語經常未經琢磨,有如針尖般的刺耳言論就這麼脫口而出。
例如剛剛聽到的這樣!「發生了什麼事呢?讓你們這麼生氣!」刻意經過孩子身邊探頭詢問。「老師,太氣人了,他竟然跟別人說 …」或許因為正在氣頭上,孩子們連珠炮似的、一股腦兒說出事情的來龍去脈,雖然敘述的語調依然激動,奇怪的是,剛才聽見的粗野用詞全都消失了。 不說教、不批評、不妄下結論、不吹擂自己,這「四不」,是與孩子交心的重要法則,想要做個對孩子有影響力的大人,一定得在這樣的原則下努力。不動聲色的,我聽完事情的全部經過,該怎麼做,心中有了盤算。 「我,好,生,氣!」一字一字、咬牙切齒、模擬情境、逼真扮演,在孩子們剛坐下來的課堂上,大夥兒就被我這突如其來、刻意拉高語調的自白,強烈吸引!「你們覺得,該怎麼用“乾淨”的語言,傳達心中的憤怒?」「“乾淨”的語言?老師,這形容好特別唷!」不習慣講出的話用“乾淨”來形容,小同立刻提問。「你看,你們每天洗澡、刷牙,更換衣服,每個人都是愛乾淨的好孩子!可是,只有外表維持乾淨,還不是真正的乾淨,思想善良正直、做正確的決定,講話前先思考、不說“帶顏色”的話,那才能稱為真正愛乾淨的棒小孩呀!」說明立場,解釋定義,期望協助孩子,用合宜的語言表達心中的感受。青春前期的孩子,總是在意同儕怎麼看待自己,面子通常比裡子更重要,想要解決問題又要避免說教,就讓大伙兒共同擬出對策。
小童搶先舉手「為什麼這樣對我!」綺綺也跟著回答「太可惡了!」「你希望我討厭你嗎?請不要這樣對我!」「搞什麼東東呀!」……熱烈響應、欲罷不能,孩子們紛紛提供各式說法,畢竟,能夠一塊兒「駡人」,真是個難得的經驗,大夥兒全都參與了這個過程,包含剛才在走廊上爆粗口的那群。而我只是聽著、看著、微笑著。 「你們真是會用“形容詞”,超厲害,超傳神!」「我覺得很棒的是,大家雖然很用力的說出自己的不滿,但話不帶髒、也沒有粗字,這是很了不起的!」孩子們聽見讚美,得意神情溢於言表,這也許是第一次、可能也是唯一的一次,駡人還被老師稱讚的吧!不用責罵的方式對待責罵相關的錯誤行為,這是為師溫柔的承諾,孩子接收到了,怎不溫柔?